关灯
开启左侧

深度剖析!暨南大学726中医学概论考研考情(含拟录取名单、参考书目、备考策略)

[复制链接]
暨大考研 发表于 2022-12-26 10: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导读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①学校/学院介绍②专业学制③拟录取名单④就业介绍⑤报录比剖析⑥考试科目介绍⑦考试备考策略
01.学校/学院介绍
学院介绍
中医学院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于2016年9月正式成立,前身是医学院中医学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现有教职员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专职科研人员9人。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4人。共有在校学生601人,其中本科生378人,硕士研究生204人,博士研究生19人。博士后在站人数8人。
拥有知名的中医学教育、科研、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广东省名中医2名,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1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3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1名。
设有11个教研室:内经教研室、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中药方剂学教研室、针灸推拿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中医外科骨伤科学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妇科学教研室、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中医五官科学教研室、中医儿科学教研室。有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本科教学实验实训中心、中医针灸培训中心、中医方证研究中心、科学研究中心,3家直属附属医院,承担中医学的教学、科研、实习任务和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
拥有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种;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1项,省级特色中医学专业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在线开放精品课程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团队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已建成在线公开课程7门。
学院在抓好教学、科研、医疗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南非、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和**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派出部分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科研合作,并接纳大批国内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前来访问、讲学。
在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中医学院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适时制订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进一步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强化特色,坚持方向引才、团队引才、引培结合,抓好学科建设工作,凝心聚力,为暨南大学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02.专业方向及学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制:全日制3年

学费奖学金情况
1、关于学费(学费以广东省物价局最后核定的为准。)
(一)非定向就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8000元/年;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28000元/年。
(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硕士生8000元/年(不分学硕和专硕)。
2、为了激励研究生安心学习、积极开拓创新,保障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了以国家奖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学校补助为补充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基本做到多层次、宽渠道、高激励。目前,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每年最低可获得0.9万资助,累计最高超10万。(具体以学校实际发文为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3.拟录取名单
中西医结合基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西医结合临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4.就业介绍
中西医结合基础:(1)在各级医院等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在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研发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等单位从事药品生产、研发、销售、经营、药学服务等工作;(3)在药物研发机构、医药院校从事医药科研、教学等工作;(5)在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等机构从事药品检验、监督管理、申报等工作;

中西医结合临床:(1)在各级医院等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在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研发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等单位从事药品生产、研发、销售、经营、药学服务等工作;(3)在药物研发机构、医药院校从事医药科研、教学等工作;(4)在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等机构从事药品检验、监督管理、申报等工作;
05.报录比剖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6.考试科目介绍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6中医学概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考试题型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201英语(一):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考试题型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726中医学概论》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 12 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单项选择题 42 题,每题 2 分,共 84 分
填空题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简答题 5 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论述题 6 题,每题 15 分,共 90 分
案例分析 1 题 ,共 10 分
初试参考书目
1.《中医基础理论》(第 2 版,陈利国、纪立金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年)
2.《中医诊断学》(第 4 版,陈家旭 邹小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
3.《中医内科学》(第 9 版,吴勉华、王新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考试大纲:
《726中医学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考试内容覆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与中医内科学的主要部分。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申请攻读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与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与中医内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疾病与健康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基础和科研潜质。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中医基础理论
1.绪论
了解:中医学的发展简史。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阴阳五行
了解:阴阳五行的沿革。
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和中医学中的应用。
3. 藏象
了解:藏象的形成因素。
掌握:藏象的概念,五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点及与其他联系,六腑的生理功能、生理特点,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4. 气血津液
掌握:气血津液的来源、功能与联系。
5. 病因与发病
了解:发病的几种类型。
掌握:常见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发病原理,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6. 病机
了解:病机的层次。
掌握:常见基本病机的内容。
7. 养生与防治
了解:养生的基本原则。
掌握:预防的内容,基本治则,治疗**。
二、中医诊断学
要求掌握:
1.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2. 望诊部分:望神的内容与意义,望舌的内容与意义,望排出物的内容与意义,望小儿的要点。
3. 闻诊部分:听声音的内容与意义;闻气味的内容与意义。
4. 问诊部分:十问歌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常见现在症的问诊要点与意义。
5. 切诊部分:脉诊的部位与诊脉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
6. 八纲部分:八纲的概念与诊断要点。
7. 病性辨证部分:病因、气血津液辨证的要点。
8. 脏腑辨证部分:五脏、六腑的常见证候辨证与鉴别要点,脏腑兼证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9. 病案部分:中医病案的内容与书写注意事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的基本内容。
三、中医内科学
要求掌握
1.总论
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
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其特点。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以病机为核心的辨治思路;病证结合的辨治思路;中医内科疾病的辨治原则。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概要: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脏腑病证辨治概要;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2.各论
第一章 肺系病证
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胀、肺痈、肺痿各病的辨证分型要点、各型治法方药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第二章 心系病证
心悸、胸痹、厥证、不寐、痴呆、癫狂各病的辨证分型要点、各型治法方药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第三章 脾胃病证
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反胃、腹痛 、痢疾、泄泻、便秘各病的辨证分型要点、各型治法方药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第四章 肝胆病证
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眩晕、头痛、中风、瘿病各病的辨证分型要点、各型治法方药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水肿、淋证、癃闭、关格、阳痿、遗精各病的辨证分型要点、各型治法方药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郁证、血证、痰饮、消渴、内伤发热、汗证、肥胖、虚劳各病的辨证分型要点、各型治法方药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痹证、瘘证、颤证、痉证、腰痛各病的辨证分型要点、各型治法方药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要点。
第三部分 考试形式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 答题时间:180 分钟
三 满分 300 分,分值比例
中医基础理论 约 35%
中医诊断学 约 30%
中医内科学 约 35%
四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2 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单项选择题 42 题,每题 2 分,共 84 分
填空题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简答题 5 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论述题 6 题,每题 15 分,共 90 分
案例分析 1 题 ,共 10 分
五 参考书目
1.《中医基础理论》(第 2 版,陈利国、纪立金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年)
2.《中医诊断学》(第 4 版,陈家旭 邹小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年)
3.《中医内科学》(第 9 版,吴勉华、王新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年)
07.考试备考策略
政治:
1.政治大纲是做选择题的不二法门。
2.考研的过程就是背了忘、忘了背,直到走出考场。
3.除了老师的押题,政治还要自己真抓实学,要细。
4.政治不要感觉什么押题都是浮云,这种心态最要不得。否则,你到最后会见到一题就想背一题,那种精神状态是会让人发疯的。
5.政治多看选择题考点,理解记忆,选择题极少数是需要背的。
6.还有一个就是看政治,先“信”了马克思主义,做题就摸准了。照着认可主流的选项去选。

英语:
1.英语单词每天都要坚持背,背多少个自已定。
2.英语作文一定一要积累好的句子和段落,形成自己的模板,一个谈社会正面现状,一个谈负面现状。最后阶段一定要认真背一下。
3.英语阅读看懂选项比看懂文章更重要。
4.英语阅读一定要坚持练到最后,哪怕是为练速度。
5.英语着重基础,但是技巧的东西也很重要。
6.最后一个月复习要按照考场时间严格要求自己。做题一定要算好时间,心里有个谱,英语这东西要有感觉的,时间不够一紧张就乱了。

专业课:
3-6月:专业课第一轮,熟悉课本(参考书目至少要看一遍),可以先不做笔记,但一定要把书先看一遍,培养学科思维,建立理论框架。
6-9月:专业课第二轮,开始做笔记,将教材中出现过的真题,重合的部分重点做笔记,把不懂的记下来。
9-11月:专业课第三轮,将一轮二轮整理的笔记,进行魔鬼式背诵记忆,同时把不懂的知识点搞懂,总结出热点专题。实务练习不能停,保证每周一次的频率。
11-12月:冲刺阶段,结合一轮的学科框架、二轮的专业课笔记、三轮的热点专题,进行浏览式复习,查漏补缺,同时进行计时模拟,总结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907527781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2228438201@qq.com

Copyright   ©2019-2022  暨南大学考研论坛_暨大考研论坛_暨大考研辅导网©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