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深度剖析!暨南大学基础医学考研考情(含拟录取名单、参考书目、备考策略)

[复制链接]
暨大考研 发表于 2022-12-29 10: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导读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①学校/学院介绍②专业学制③拟录取名单④就业介绍⑤报录比剖析⑥考试科目介绍⑦考试备考策略
01.学校/学院介绍
学院介绍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2016年7月,学校对原医学院进行重组,基础医学院成立。2020年11月,学院更名为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管理中心、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设有人体解剖学系、组织学与胚胎学系、生理学系、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病原生物学系、病理学系、病理生理学系、药理学系、系统生物医学系10个学术系以及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学、医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7个教研室;暨南大学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暨南大学康泰生物疫苗产业研究院/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血液学研究所、眼科学研究所(国际眼表疾病协同研究中心)、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老年免疫学研究所、医保大数据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重点实验室、胚胎发育与围产医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田家炳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广东省小核酸药物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各1个,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教育部、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拥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病理学和血液病学为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学院有广东省基础医学教学示范中心1个,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学实验平台,以及多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学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学院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71人,合同制员工24人,其中正高职称43人,副高职称63人,博导36人,硕导75人。国家级人才3人,“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珠江学者、国家外专等人才16人次。
目前全院在研各类科研基金164项,在研课题经费6467万元。自2016年至今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其他省级项目以及横向课题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257项,总经费1.1313亿元;学院教师申请专利69项。学院教师发表论文100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论文8篇。2018年获批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1项,经费2000万元。2018至2021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2项,总经费3126.1万元。学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典、波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2016年至今有包括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国家杰出青年在内的国内外200余位学者来我院开展学术报告。
学院现有在校生1389人。其中,博士59人(含外招生3人),硕士375人(含外招生10人),本科生955人(含外招生341人)。在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机遇下,我院仅仅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医疗卫生大健康行业,坚持提升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教育方向,聚焦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与“三全育人”的医学思政教育体系。近年来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等获得奖励。
02.专业方向及学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制:全日制3年

学费奖学金情况
1、关于学费(学费以广东省物价局最后核定的为准。)
(一)非定向就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8000元/年;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28000元/年。
(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硕士生8000元/年(不分学硕和专硕)。
2、为了激励研究生安心学习、积极开拓创新,保障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了以国家奖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学校补助为补充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基本做到多层次、宽渠道、高激励。目前,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每年最低可获得0.9万资助,累计最高超10万。(具体以学校实际发文为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3.拟录取名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4.就业介绍
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往教学方面发展。2.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相关的实验,往科研方面发展。3.制药/生物工程,这一块是发展前景较好。4.医疗/护理/卫生行业,进入临床工作。5.新能源方面。6.医疗设备/器械行业,可以锻炼出销售能力。7.到相关机构进行学术/科研,适合爱好专研的人。
05.报录比剖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6.考试科目介绍

【100100】基础医学

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3基础医学综合
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考试题型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201英语(一):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考试题型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723基础医学综合》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 约 40-50%
论述题 约 50-60%
初试参考书目
1. 《生理学》第 9 版 朱大年、王庭槐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8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九版 周春燕、药立波 主编 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18.0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考试大纲:
《723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考试内容覆盖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两门学科的主要部分。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申请攻读基础医学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对基础医学主要科目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掌握程度,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第二部分 考试形式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 分钟
三、满分 300 分,分值比例:
生理学 约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约 50%
四、题型及分值比例
名词解释 约 40-50%
论述题 约 50-60%
五、参考书目
1. 《生理学》第 9 版 朱大年、王庭槐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8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九版 周春燕、药立波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7
第三部分 考查要点
生理学
一、绪论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
研究的三个水平,正反馈,非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熟悉生理功能的调
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掌握内环境稳态和负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
理意义。
(一)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1.生理学及其任务
2.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3.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4.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器官和系统水平
(2)细胞和分子水平
(3)整体水平
(二)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机体的内环境
2.内环境与稳态
(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2.体内的控制系统
(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熟悉肌肉收缩的原理、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
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2.物质的跨膜转运
(1)单纯扩散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①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②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3)出胞和入胞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1.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化学门控通道
(2)电压门控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
(4)细胞间通道(缝隙连接)
2.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3.局部电位
4.兴奋性
(1)兴奋和兴奋性
(2)阈刺激和阈强度
(3)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的变化
(四)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2.骨骼肌收缩的机制
(1)肌丝滑行理论
(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2.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1)前负荷
(2)后负荷
(3)肌肉收缩能力
(4)收缩的复合
三、血液循环功能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熟悉心电图的意义及心音成因;掌握心脏泵血功
能,心肌生物电,心肌生理特性,动脉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静脉回流量及
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生理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
2.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3.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1)前负荷
(2)后负荷
(3)心肌收缩能力
(4)心率
4.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1.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1)心肌的兴奋性
(2)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3)心肌的传导性
3.正常心电图及其各波的意义
(三)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2.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
3.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量及其影响因素
5.微循环
6.组织液的生成
(1)组织液的生成过程
(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1)心血管活动的神经支配
(2)心血管反射
2.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3)血管升压素
(4)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5)心房钠尿肽
四、呼吸功能
了解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肺通气功能的评价;熟悉呼吸的概念,呼吸
的三个环节,呼吸节律的产生;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肺通气
1.肺通气原理
(1)肺通气动力
(2)肺通气阻力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肺容积和肺容量
(2)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1.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原理
2.肺换气
(1)肺换气
(2)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气的运输
2.二氧化碳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
2.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2)肺牵张反射
五、消化和吸收功能
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腺的内分泌功能;掌握机械性消化、化学性
消化的基本过程,消化液分泌和作用及其调节,胃、小肠运动及其调节,营养物
质吸收的基本过程。
(一)概述
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2.消化道神经支配
(1)内在神经系统
(2)外来神经系统
3.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1)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
(2)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口腔内消化
1.唾液
(1)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2)唾液分泌的调节
2.咀嚼和吞咽
(1)咀嚼
(2)吞咽
(三)胃内消化
1.胃液
(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液分泌的调节
2.胃的运动
(1)的容受性舒张
(2)胃的蠕动
(3)胃的排空
(四)小肠内消化
1.胰液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胰液分泌的调节
2.胆汁
(1)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2)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3.小肠运动
(1)小肠的运动形式
(2)小肠运动的调节
(五)大肠内消化
1.大肠运动的形式
2.排便反射
(六)吸收
1.吸收的主要部位
2.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途径和机制
六、尿的生成和排出功能
了解肾脏的结构特征,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葡萄糖转运极限量;熟悉肾脏的
血液循环特征,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
和分泌调节;掌握肾脏的排泄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意义,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
响的因素,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及其在水、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肾功能评价。
(一)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1.肾的功能解剖
2.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有效滤过压
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1.Na+、、Cl-和水的重吸收
2.HCO-3的重吸收和 H+的分泌
3.K+的重吸收和分泌
4.NH3的分泌与 HCO-3和 H+转运的关系
5.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四)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尿液的稀释
2.尿液的浓缩
3.直小血管在维持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五)尿生成的调节
1.肾内自身调节
(1)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
(2)球-管平衡
2.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1)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4)心房钠尿肽的作用
(六)清除率
1.清除率的计算方法
2.清除率测定的意义
(1)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2)测定肾血流量
(3)推测肾小管功能
七、感觉器官的功能
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及视觉和听觉的感觉原理。
(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
2.换能作用
3.编码功能
4.适应现象
(二)眼的视觉功能
1.眼的折光系统及调节
(1)简化眼
(2)眼的调节
(3)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2.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1)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2)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3.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
(1)暗适应和明适应
(2)视敏度
(3)视野
(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三)耳的听觉功能
1.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2.内耳的功能
(1)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2)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3.听神经动作电位
八、神经系统的功能
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确定神经递质的条件,激动
剂和阻断剂的概念,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基底
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熟悉神经纤维传导特性,神经纤维传导特性,神经元
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受体及作用,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牵涉痛的概念及意义,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功能,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
功能;掌握化学性突触传递的方式及特点,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中枢兴
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的分类,脊休克、腱反射及肌紧张的形成,大脑皮层的
感觉分析功能,大脑皮层运动区,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
(一)神经元的功能
1.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
(1)传导兴奋及特征
(2)轴浆运输
(3)营养作用
(4)神经纤维的分类
2.突触传递
(1)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可塑性
(2)电突触传递
(3)非定向性突触传递
3.神经递质和受体
(1)概念
(2)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3)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4)多巴胺及其受体
(5)氨基酸类及其受体
(6)神经肽及其受体
(7)气体类递质
(二)反射中枢的活动规律
1.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
2.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3.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
(2)突触前抑制
(三)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
(1)感觉传入通路
(2)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3)皮肤痛觉的特征
2.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
(1)传入通路
(2)内脏痛觉与牵涉痛
(四)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髓休克
(2)牵张反射、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2.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1)去大脑僵直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状态反射和反正反射
3.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前庭小脑的功能
(2)脊髓小脑的功能
(3)皮层小脑的功能
4.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大脑皮层运动区
(2)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5.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间的回路联系
(2)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
(五)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植物神经系统
(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2)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征
2.中枢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1)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九、内分泌功能
了解某些激素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熟悉内分泌系统在机
体机能调节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和神经系统的关系;掌握人体几种主要激素的生
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一)内分泌和激素
1.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的概念
(2)内分泌系统
2.激素
(1)激素的分类
(2)激素的作用机制
(3)激素的作用及其一般特征
(4)激素释放的调节
(二)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1.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1)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激素
2.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1)血管升压素
(2)催产素
(三)甲状腺内分泌功能
1.甲状腺激素
(1)合成
(2)作用
2.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调节系统
(2)自身调节
(四)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功能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1)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2)盐皮质激素的作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2)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蛋白质的含氮量并根据含氮量计算样品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三字英文缩写符号。
2.肽、肽键与肽链的概念,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
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
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模体(motif)、结构域(domain)的概念。
5.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
6.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
7.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变性与复性, 紫外吸收性质,呈色反应及应用。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DNA 和 RNA 的分子组成的异同。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法。
2.DNA 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3.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4.核酸的理化性质:
DNA 的变性和复性概念和特点,紫外吸收,Tm,分子杂交的概念。核酶与核酸酶的概念。
三、酶
1.酶的概念,酶的化学本质。
2.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和全酶。
3.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
4.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特异性和可调节性。酶的专一性的概念、分类。
5.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米一曼氏方程,Km 与 Vmax 值的意义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不可逆抑制的作用,可逆性抑制包括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及动力学特征。
7.酶原与酶原激活的过程与生理意义。
8.变构酶和变构调节的概念,酶的共价修饰的概念。
四、糖代谢
1.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途径的基本反应过程、关键酶、ATP 生成、作用部位及生理意义。
2.糖的有氧氧化概念及过程(3 个阶段),糖的有氧氧化途径中丙酮酸氧化脱羧及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关键酶、ATP 生成、作用部位及生理意义。
3.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关键酶,NADPH 的功能。
4.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
5.糖异生的概念、场所,原料,关键酶及其催化的反应和生理意义。
6. 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五、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呼吸链的概念。掌握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 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
3.ATP 生成的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作用部位。
4.P/O 比的概念及其意义。
六、脂类代谢
1.脂肪动员的概念和限速酶。
2.脂肪酸的 β-氧化概念。掌握脂酸的活化、脂酰 CoA 进入线粒体、脂酸 β-氧化的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等步骤,掌握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计算。
3.酮体的概念,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部位、过程,关键酶,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4.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和结构。
5.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和限速酶。掌握胆固醇的转化产物。
6.血脂的概念。血浆脂蛋白概念,分类、组成特点,合成部位和功能。
七、蛋白质消化吸收与氨基酸代谢
1.氮平衡的概念和类型。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概念、机制)。
3.氨的来源与去路。氨的转运形式:谷氨酰胺和丙氨酸。
4.尿素合成的部位、鸟氨酸循环的主要途径和生理意义。
5.一碳单位的概念。一碳单位的代谢:来源、载体、种类和生理意义。
6. 含硫氨基酸的代谢:甲基的直接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甲硫氨酸循环。
八、核苷酸代谢
1.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及补救合成途径的概念、原料,嘌呤环的元素来源。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2.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及补救合成途径的概念、原料。嘧啶环的元素来源。
3.CTP,dTMP 的生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九、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1.酶的别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
3. 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
4.体内重要组织和器官的代谢特点
十、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1. 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2. 真核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十一、DNA 的生物合成(复制)
1.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DAN 复制、半保留复制的概念、意义。
2.参与 DNA 复制的酶类及蛋白质因子的种类和作用,原核生物 DNA 聚合酶分类和作用。
3.原核生物复制的起始、延长、终止过程
4. 逆转录和其他复制方式
十二、DNA 的损伤与修复
1.DNA 的损伤
2. DNA 的损伤与修复
十三、RNA 的生物合成(转录)
1.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
2.原核生物的 RNA 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
3.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转录的起始、延长、终止过程)。
4.真核生物 RNA 的生物合成
5. 真核生物前体 RNA 的加工和降解
十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1.mRNA、tRNA,rRNA 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配合关系。
2.翻译模板 mRNA 及遗传密码,遗传密码的特点,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关系
3.原核生物翻译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过程
4. 肽链生物合成后的加工和靶向输送
5.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与抑制
十五、基因表达调控
1.基因表达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生物转录起始调节,乳糖操纵子调节机制
3.真核基因表达调控: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
十六、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1. 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2. 细胞介导受体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3. 信号转导的基本规律和复杂性
十七、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癌基因
2.抑癌基因
十八、DNA 重组与重组 DNA 技术
1.DNA 重组和基因转移
2.重组 DNA 技术
3.重组 DNA 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十九、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1.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2.PCR 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基因文库
3.生物芯片技术
4.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蛋白质沉淀用于蛋白质浓缩及分离;透析和超滤法去除蛋白质溶液中的小分子化合物;电泳、层析、蛋白质颗粒沉降行为与超速离心分离;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分析。
二十、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 基因诊断
2. 基因治疗
07.考试备考策略
政治:
政治是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一门科目。基本上前期不需要考虑政治。从八月中开始复习就好,用的资料是肖~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看完一章做一章1000题上面的题。这样每天大概两小时,断断续续的刷完1000题第一遍和精讲精练的大概内容。刷完一遍知识点之后,紧接着又开始第二遍,这次可以直接把精讲精练丢开,专注于1000题,把1000题做一遍,然后对做错的题进行标记,之后开始刷1000题第三遍,其实政治拿高分重点在于多选题,所以一定要多训练多选题。刷完第三遍,再次把错题标记,把那些做错两次以上的题的知识点重点进行了记忆,做完这些大概到了11月,这时候已经断断续续的出了一些政治模拟卷,买回来之后,每一套的选择题都要做,而且搞清楚知识点,但是大题看看就好,这段时间持续到12月,可以开始背大题。肖四大概考试前两周会出来,出来以后把所有大题背熟,背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至少要两遍,这样考场上才比较稳,还有肖四肖八选择题一般比较简单,总的来说政治就是大题以肖四为主,自己适当补充,选择题不能懈怠,尤其多选加强训练。

英语:
英语最重要的就是真题,如果时间充足,大家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断断续续的准备,3月份正式开始。真题一天一篇,做完以后看讲解,把生词都抄在一个本子上,后期就直接背本子。真题大概刷三遍,第二遍的时候开始写AB句,A句就是题目中的句子,B句就是在原文中找到的对应句,这样做有利于揣摩出题人的思路。英语真的是一门需要积累的课程,一开始做真题大家都错很多,一篇只对一道题是常事,大家千万不要因此就丧失信心,这在后期是很致命的。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如果做题比较快,作文还是尽量自己写,穿插一些背的好句子。如果做得慢的可以考虑模板,但是模板一定不要随便去抄,最好结合多个整理出一篇词汇语法比较高级的模板。

专业课:
1.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重新读一遍,把重难点全部记下来,看不懂的也要写下来。
2.建立知识框架。
3.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4.做笔记,对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把之前不懂的知识点,全部弄懂,因为医学知识非常注重理解,理解后方便我们推断后续过程和背诵知识点。
5. 真题一定要好好利用,首先可以通过历年真题结合大纲使用,分析和把握出题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其次,可以在最后一轮复习的时候做一下真题,卡着时间做真题,来检验自己前一段的学习成果,树立考试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公司服务热线:

19075277815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运营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明志街1号广州大学城信息枢纽楼812

邮编:510000 Email:2228438201@qq.com

Copyright   ©2019-2022  暨南大学考研论坛_暨大考研论坛_暨大考研辅导网©技术支持:考研院    ( 粤ICP备19157446号 )